當前位置:首頁 |
|
建設“韌性城市”,杭州正從地質災害精密防治方面著手,為全省、全國探路?!按蠹易⒁?,今天臨安在查找地質災害風險區方面,提供了現成的示范,大家回去可以因地制宜予以借鑒應用?!弊蛉?,全國地質災害隱患點、風險區“雙控”試點工作現場會在杭州召開。在現場觀摩了臨安區在地質災害隱患點、風險區“雙控”方面的做法和成效,來自自然資源部,以及四川、貴州、云南等各地代表對我市在地質災害精密防治方面探索成效頻頻點贊。
在龍崗鎮仙人塘村,村民舒大姐大方地向來賓介紹起“利奇馬”臺風后,自己和鄉親們生活面貌的改變。潺潺流淌的清溪、漂亮的村間花園、全新的氣象站、集合地質災害宣傳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為一體的文化禮堂……“如果不是看到展板上這些受災時照片,很難想象這里曾受災這么嚴重,短短兩年,這里不僅已經治理得這么好,地質災害風險防控工作也完全打開了新局面?!币晃粊碜灾貞c的參會代表感慨。
記者了解到,2019年“利奇馬”臺風后,臨安全面開展地質災害風險點排查行動。如今臨安15410個有人居住的斜坡單元都建了信息卡,識別極高、高、中、低風險區5076個,其中極高風險區83個、高風險區490個、中風險區2868個。各風險點的地質災害巡查、監測、預警納入當地270個行政村的398個網格管理體系,全面夯實了地質災害風險防控的基礎。像舒大姐門前的“一坡一卡”,通過手機“掃一掃”就可查看到屋后山坡的風險等級、網格員、影響農戶等,當雨量達到一定程度,便會由網格員和鎮村干部一起立即啟動相應的撤人措施,共同守護起村民們的“安全感”。
不僅如此,臨安還以全省“數字化改革”為契機,積極運用“數字孿生”技術,打造區域地災風險管控立體化模型,通過“風險識別”“監測預警”“防治協同”三個主場景,實現地質災害防治多跨協同,并與應急、住建、交通、文旅多部門數據開放共享,賦能地質災害防治數智化閉環管理。今年4月,省自然資源廳發布全省首個《縣域地質災害風險隱患雙控管理工作手冊(臨安版)》,將地質災害隱患點、風險區“雙控”“臨安模式”向全省、全國推廣。
杭州市規劃資源局負責人表示,將以本次現場會為新的起點,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的重要批示指示,在中央和省、市委的堅強指導下,堅決扛起責任擔當,以對人民群眾生命極端負責的精神,全面推進“雙控”工作全域推廣覆蓋,持續為全省、全國地質災害風險精密防治輸出“杭州方案”。
騰訊微信
騰訊微博
新浪微博
新華微博